开篇词·浣溪沙
笔底烟霞万壑生,一皴一染总关情。
乾坤清气砚边凝。
非色非空参画道,即心即佛见峥嵘。
丹青原是大修行。
一、水墨中的宇宙呼吸
石涛的笔墨总带着山岚的湿润,那些看似随意的皴擦里,藏着宋元以来文人画最精微的秘义。他在《画语录》开篇便道破天机:'太古无法,太朴不散',这八个字如古琴泛音,将中国艺术哲学中'道法自然'的真谛震颤出绵长的余韵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在扬州青砖小院某个梅雨清晨,石涛或许正对着一卷生宣出神。宣纸的纤维里游动着未成形的山水,就像《周易》所说的'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'。他的笔不是描绘工具,而是接通天地气息的媒介——当笔锋接触纸面的刹那,云烟自行凝结成丘壑,水墨自然分化出阴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一画论的禅机
'一画者,众有之本,万象之根'的论断,实则是将禅宗'万法归一'的智慧化入丹青之道。我们可见八大山人用简笔勾勒的鱼鸟,白眼向天的孤禽与石涛笔下'搜尽奇峰打草稿'的山水,看似两极,却同证此理。就像黄檗禅师折断拂尘时说的:'即此用,离此用'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石涛在黄山云海中悟得的,正是这种'不二法门'。他画中的山石时而如菩萨低眉,时而似金刚怒目,皆是'一画'在不同维度的显化。当代画家李华弌的金笺山水里那些闪烁的矿物颜料,何尝不是对'一画论'的现代诠释?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笔墨里的逍遥游
《变化章》中'我之为我,自有我在'的宣言,令人想起庄子笔下'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'的大鹏。石涛的叛逆不是少年意气,而是经过'法障不参'的痛苦蜕变后获得的自由。就像他晚年那幅《搜尽奇峰打草稿》,千岩竞秀间自有一股浑茫元气流转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种自由在徐渭狂草般的葡萄藤里早有征兆,又在吴冠中抽象化的江南水乡中得以延续。东西方艺术在'似与不似'的永恒命题前,终究要在石涛这里找到最东方的解答——正如他在题画诗中写的:'画到生时是熟时'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、永恒的现代性
当杜尚用小便池挑战艺术边界时,他或许不知道三百年前的中国,有位画僧早已写下'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'的预言。石涛的先锋性不在于形式创新,而是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。赵无极的抽象水墨、曾梵志的乱笔系列,都可视为这种哲学的回响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那些看似随意的'苔点',实则是宇宙星云的微观显现;那些'拖泥带水皴'里,分明能看见表现主义的先声。在纽约MOMA的《云山图》前,当代观众感受到的震撼,与当年徽州商人初见石涛册页时的惊叹并无二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七律·《题石涛画境》
万法皴成气韵生,乾坤都在砚田耕。
墨花飞处群峰活,笔阵开时百怪惊。
芥子须弥藏画谱,电光石火见诗情。
而今重读南华句,始信丹青有解盟。
(注:南华句指《庄子·齐物论》'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'的哲学思想,与石涛'一画论'相通)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