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票“降价”了,这次是从源头开始调整。
今年暑期档影片票价变化明显。当前,暑期档票价已有所回落,档期平均票价降至39.3元。业内认为,这一趋势有望延续,或将拉动观众购票意愿,让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。
电影票价降了?
6月21日,由陈可辛执导,章子怡、王传君、易烊千玺等出演的影片《酱园弄·悬案》上映。受到关注的,除了影片本身,还有其票价。
影片发行通知显示,《酱园弄·悬案》票房结算将全国城市分为A、B、C3类。A类城市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深圳,数字2D版本结算标准为35元/人次,B类包括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重点地级市,结算标准为30元/人次。而其余城市均归为C类,结算标准为25元/人次。
电影票价是由各地影院在片方结算价的基础上,结合市场情况、运营成本、服务费等自行制定的,完全市场化。在结算价方面,以往片方大多只将全国划分为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,制定两套结算标准。
展开剩余63%如去年暑期档上映的《抓娃娃》数字2D版本,一线城市结算票价为40元/人次,其他城市均为35元/人次。这意味着,即便是三四线及县城影院,也需要按照最低35元/人次的票价结算票房。算上服务费、影院成本,一张电影票价格“轻松”超过40元。
今年暑期档影片票价则变化明显,已有多部定档影片在结算价上将城市细分为3档,并将C类城市的最低结算价下调到25元/人次。得益于这一举措,6月上映的《酱园弄·悬案》在多个三四线城市出现了25元/人次的场次。
灯塔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影片平均票价37.8元,是今年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影片中平均票价最低的一部。而今年6月的市场平均票价为35元(不含服务费),是自2023年4月以来平均票价最低的一个月。
这一趋势有望延续,发行通知显示,后续将映的《长安的荔枝》等影片,采用了与《酱园弄·悬案》相似的结算标准。
创造“走进影院的理由”
电影票太贵,会带来什么后果?最直观的,恐怕就是观影人次减少。
去年,电影市场以425亿元总票房收官。电影市场总观影人次破10亿,是近10年来的新低(2020年和2022年除外)。近10年场均人次震荡下降。此外,电影平均票价回调1%,与2023年基本持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。2022年以来,电影平均票价一直处在超过42元的“高位”。
观影人次减少,银幕数却连年增加。截至去年,我国银幕数已迈过8万张大关。
电影院是连接内容与观众的场所。面对全国票房产出不足,当前,各家电影院正在积极调整业务,主动创造“走进影院的理由”。如结合各档期打造差异化营销活动,在电影院进行赛事直播,卖游戏与电影的周边衍生品及主题套餐等。
“暑期档是一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,我们希望能更好地服务影迷,为市场带来增量,而非被动等待大盘的红利。”万达电影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此外,目前多地已发放电影消费券拉动电影市场,票房修复仍有空间。
近期,重庆、广东、山东、辽宁、浙江、江苏、山西、河南、广西、海南等多省市分别推出多项电影激励政策、优惠观影促消费活动。“真金白银”支持电影业,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,点燃文化消费热情,助力文化消费升级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